湖南精神文明建设
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2023年1月6日
【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专刊】第36期
耒阳市:精心培育特色品牌 建强文明实践阵地
津市市:三大举措助推文明实践社会化运营行稳致远
慈利县:建设文明实践新阵地 打造志愿服务好品牌
蓝山县:拓展文明实践内涵 打造文明实践品牌
天元区:立足创新出活力 奏响文明实践新乐章
耒阳市精心培育特色品牌 建强文明实践阵地
耒阳市着力强硬件、抓软件,形成了有特色、可持续、高质量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“耒阳方案”。
注重顶层设计,形成全域推进“动力源”。强化组织领导“推动力”。市委常委会多次专题研究部署推进,书记、市长等市领导带头深入调研指导。强化机制创新“原动力”。出台实施方案,挂牌成立市志愿服务促进中心,整合各方面人员、资金、平台、项目等资源给予支持。强化责任落实“内动力”。实施“一把手”工程,明确“六有”建设考核标准,纳入意识形态、绩效考核、创建督查、先进评选内容。
突出拓展融合,构筑文明实践“磁力场”。线下拓展添活力。注重盘活老祠堂、老村部、闲置教学点等沉睡资源,整合各类村级阵地,打造“+文明实践”综合体,通过屋场恳谈会等方式解决群众困难。在公园景区、车站机场、医院周边等打造一批“不设墙”的文明实践基地。线上融合齐发力。建设文明实践云平台,推动所站文明实践项目上线入库,实现项目动态管理、供需有效对接、资源共联共享。
做强特色品牌,激活志愿服务“聚能环”。突出志愿服务品牌“特色化”。创新推出“湾村明白人”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模式,发动5451名“湾村明白人”参与基层治理工作,典型经验获省政府通报表扬,被中央和省级媒体点赞推介。突出志愿服务活动“常态化”。健全“乡街吹哨、部门报到”机制,以“六大文明新风行动”为载体,以“一个人·一座城”为主题,26万“衡阳群众·耒阳志愿者”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.8万余次。突出志愿服务项目“品质化”。按照“一所一品、一站一品、一基地一品”工作思路,陆续涌现出三架所“湾村祠堂·社区课堂”、聂洲站“专职‘衡阳群众·耒阳志愿者’”、政务中心基地“‘佳’期‘童’行”、格楠基地“国学·文脉”、二中基地“心理育人”、马阜岭基地“周末有约·红色故事汇”等亮点品牌。(衡阳市文明办、耒阳市委宣传部)
津市市三大举措助推文明实践 社会化运营行稳致远
津市市积极探索创新政府引导、部门协同、组织运营、企业参与的社会化运营模式,持续提升文明实践阵地活跃度。
以阵地建设为基,让各类资源聚起来。有机融合各类阵地资源,探索平台共建双赢模式,全市试点社会化运营文明实践阵地9个。特色品牌“四点半学校”采取社会化运营模式,以“微爸微妈”活动为抓手,在9个所77个站开展运营。出台社会化运营政策,明确资金保障、团队配置、运营机制和服务内容,每个乡镇(街道)至少布局1个社会化运营阵地,构建覆盖广、集约化、精细化服务网络。
以工作体系为本,让实践阵地活起来。构建“1+5+5”工作体系,通过聘用1支专职社会化运营队伍,根据阵地运维(文明实践APP)、理论宣讲、志愿项目、志愿服务、移风易俗等5项工作任务,通过现场交流、专业培训、线上授课、互动模拟等方式对运营团队开展培训。建立健全孵化培育、竞争准入、活动开展、考核评优、迭代更新5项管理机制。
以群众需求为要,让服务民生火起来。通过优化资源整合、搭建共享平台、加强活动配送,分众化开展文学类、艺术类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2400余场次,形成“大樟树下”“实践亭”“微爸微妈”等一批文明实践活动品牌,服务群众超2万人次。嘉山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牵头搭建的“梦想嘉园”“电商服务”等4家青年创业就业平台,吸引青年群体3000余人次。(津市市委宣传部、市文明办)
慈利县建设文明实践新阵地 打造志愿服务好品牌
慈利县坚持特色化、项目化、品牌化方向,以志愿服务促进文明城市创建,积极打造文明实践志愿服务“慈利样本”。
深挖亮点,推动志愿服务特色化发展。利用“问政慈利”网络平台,在全县推广群众点单、中心派单、志愿接单、多元买单的文明实践活动“四单”模式。目前,全县群众点单17200余次,志愿者接单12300余次,为群众送去优惠政策、致富信息6000余条,排查矛盾纠纷1300余条,直接受益群众20余万人。探索创新“锣鼓一响理论宣讲”基层理论宣讲形式,精心打造“五小”宣讲队伍,印发宣讲团成员宣讲菜单,开展点单宣讲65场次,集中宣讲200余场次。
创新机制,推进志愿服务项目化管理。启动“为民银行”志愿服务积分兑奖试点建设工作,联合慈利农商银行探索“为民银行”管理模式。县人民检察院“青舟小站”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品牌,荣获“全省十佳检察文化品牌”。持续开展典型选树,2人获评第八届湖南省道德模范,1人获评湖南省防汛救灾优秀志愿者,3人获评“湖南好人”。
注重实效,加强志愿服务品牌化建设。充分发挥志愿服务活动的品牌带动作用,先后开展“我爱慈利·同心战役春日暖”“我爱慈利·扶贫帮困志愿先行”“我爱慈利·你在一线 我在后方”“我爱慈利·志愿服务代替罚款”等品牌志愿服务活动,为群众排忧解难。(慈利县委宣传部、县文明办)
蓝山县拓展文明实践内涵 打造文明实践品牌
蓝山县创新打造“文明实践+”模式,奋力打造“蓝山蓝”志愿服务品牌,走出一条文明实践融合发展道路。
推行“文明实践+党建”,初心使命践于行。建立在职党员“双报到”模式,全县91个县直单位4796名在职党员主动下沉,结对群众户数675户,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2000余次,解决“急难愁盼”问题1136个。建立农村党员“积分定责”模式,全县445个农村网格划定“党员责任区”,7076名农村党员主动结对群众39454户,积极参与乡村振兴、社会治理、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。建立流动党员“共建共管共促”模式,开展“离乡千里不迷航 云端连线庆‘七一’”等主题教育活动。蓝山驻海南流动党支部创造了“一个党支部振兴一方产业”的奇迹,蓝山驻花都区流动党总支开创了“一个党总支拉回一座皮具城”的先河。建立乡镇商会“聚乡贤”模式,全县14个商会446家企业,聚集致富能人、务工经商能人和企业家能人559人,成为“新时代文明实践年轻乡贤”,发展产业项目132个,带动本地就近就业2.2万余人。
推行“文明实践+服务”,全面发展惠民生。组织开展“情系孤寡老人、关爱留守儿童、助力乡村振兴”“弘扬慈善传统美德 促进社会文明进步”“浓情中秋 情寄万里”爱心捐赠、“六一”慰问暖童心等文明实践活动。整合县内融媒体志愿服务力量,蓝山县政府与香古的“远山的阿妹”抖音平台合作建立县级电商公共服务平台,组织策划“县级领导走进直播间”栏目。围绕大型节会开展文明实践示范活动,在百叠岭采茶节等大型消费活动期间,举办“城市管理创新,文明养成有我”群众广场舞比赛、“文明养成大行动”知识抢答赛、采茶节游客和林长义务巡山等文明实践示范活动。组织成立新媒体协会,开展直播带货助农,帮助群众销售小黄姜10万斤、黄桃2000斤。拓展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点,筹建4个暖蓝驿站,首设爱心冰柜,开展送冷饮、送爱心早餐等活动,便民服务型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获得群众认可。
推行“文明实践+文化”,城乡文明唱和声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,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开展第一届蓝山县摄影家艺术作品展、第二届百叠岭茶文化生态旅游风光摄影展、乡村振兴摄影展、关爱瑶乡老人公益摄影服务、文物保护宣传等活动。持续深化“文明养成+”模式,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1000余场次。成功举办第三届环九嶷山(蓝山、宁远、道县)“六月六”民族文化交流活动、“六五”环境日系列活动强化集中宣传、“健康人生 绿色无毒”国际禁毒日文艺汇演、“河长履职强化年”暨“保护湘江源头从我做起”签名活动。着力强化文化影响力,创作出小品、快板、快闪、舞狮小品、歌舞剧、省级非遗项目《瑶族伞舞》等一批体现地域特色、文化内涵的文化精品。广泛开展“送戏曲进乡村,送书画进万家,送非遗进校园,送文艺进景区,送图书进军营”系列文化活动。(蓝山县委宣传部、县文明办)
天元区立足创新出活力 奏响文明实践新乐章
株洲市天元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平台,强力整合全区志愿服务资源,打通服务群众“最后一百米”。
“正”字当头,兴建服务“好窗口”。坚持综合服务,将辖区各中心(所、站)建设成为理论宣讲、教育服务、文化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服务平台。坚持全域覆盖,全区已建成10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(所、站),覆盖率100%。坚持典型示范,延伸设立影城、书吧、小区、爱心小屋等多个示范性新时代文明实践点。坚持科学治理,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,打造“党建领航·三社联动”市域社会治理模式,网格化治理让群众“急难愁盼”有人管、有人办。
“实”字为基,打造贴心“好项目”。贴心打造“天元文明少年说”“文明街长”“一路有礼文明劝导”“敲心门送爱心餐”等品牌项目。开展“笔墨书盛世”活动,以艺术形式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。持续推动“一课一片一实践”活动,通过“送电影下乡”的活动,组织农村党员观看红色教育电影。利用村喇叭、宣传栏等“老阵地”,融入“幽默乡音”“网络词汇”等新元素,将党的创新理论、惠民政策送到田间地头。
“强”字引领,建设数支“好队伍”。在原有13支专业志愿服务大队的基础上,陆续组建多支特色志愿者队伍,“城市画家”志愿者服务队,为文明城市创建贡献美学力量;“水上应急救援”志愿者服务队,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。 重点打造“文明实践基层宣讲队”,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作用,以党员干部、乡贤能人、“五老”志愿者等为宣讲骨干,结合实际发展变化,灵活开展“小微”宣讲活动。(株洲市天元区委宣传部、区文明办)